釣魚聯合國
標題: 鯉魚俗稱呆仔 [打印本頁]
作者: noya 時間: 2010-3-2 19:57
標題: 鯉魚俗稱呆仔
現在我知道鯉魚長這樣了,而且他們還是活的(至少拍照時還活著),這個可以吃吧
作者: liu763333 時間: 2010-3-2 20:06
黑松大ㄟ!!!你沒過.有一道名菜叫做紅燒鯉魚嗎?尤其那飽滿的魚蛋更是一絕慢慢享用....恭喜...恭喜...
作者: lin006419 時間: 2010-3-2 20:07
當然可以吃ㄚ 煮味增湯還挺不錯的 如果有魚鰾來煮麻油 就更有味了
作者: 狂咬 時間: 2010-3-2 20:17
請安心食用
作者: ks776625 時間: 2010-3-2 21:08
骨刺蠻多的 小心別吞了<IMG border=0 alt="" src="http://bbs.unitedfishingnet.com/images/smilies/ufish2/a35.gif" smilieid="130"> <IMG border=0 alt="" src="http://bbs.unitedfishingnet.com/images/smilies/ufish2/a35.gif" smilieid="130">
作者: 6982776 時間: 2010-3-2 22:12
很棒的釣獲 感謝分享 
作者: Pigg0r 時間: 2010-3-2 22:23
烤的味道不知如何!?
. n# m& N( h9 ?% e" G I. B5 P感謝分享釣遊.
作者: hyp20051218 時間: 2010-3-2 22:25
川菜有名的叫豆瓣鯉魚。沒啥骨刺啦!都大骨。其實他肉很細,有些人會說他得肉塌塌的,不過不錯吃
作者: l020265308 時間: 2010-3-2 22:35
之前去過後龍釣過一隻,大約快三公斤 p& p9 {# I( c
肉質很Q皮更Q
作者: pp329 時間: 2010-3-3 00:38
豆瓣鯉魚,參考看看:http://www.ytower.com.tw/movie/view.asp?movieid=402
作者: a250825a 時間: 2010-3-3 01:41
我曾吃過鯉魚生魚片...(蠻噁心)紅燒比較好吃
作者: mu1652 時間: 2010-3-3 14:46
c.c 苦瓜 + 鰱魚 + 呆仔 一起煮 ! 好吃 .
作者: 寒劍 時間: 2010-3-3 16:21
先用滾水燙過後,作豆辦鯉魚, 豆腐白菜鯉魚湯都不錯吃
作者: hdc0915 時間: 2010-3-3 16:39
如果這是日月潭釣獲的話 無論煮薑絲湯 .味增湯 .或紅燒 都會讓你回味無窮讚不絕口
作者: way52086 時間: 2010-3-3 17:33
標題: 回復 7# 的帖子
鯉魚好吃~~回上面大大問的~烤的很好吃!!要用烤的記得不要去鱗!!直接上鹽巴!用鹽考!鹽烤鯉魚記得不要從肚子殺~要從鰓跟下巴那邊剪開...剪刀直接轉一轉鰓慢慢拉出內臟!!這樣他的魚卵就會保存在裡面@@!可是需要功夫!!!不會弄得會搞的魚血味道很重!!會弄得就說是珍品!
作者: k5257 時間: 2010-3-3 21:38
標題: 回復 1# 的帖子
吃啦吃啦...................沒事ㄉ
作者: hdc0915 時間: 2010-3-4 09:41
標題: 鯉魚好吃~~回上面大大問的~烤的很好吃
這招要試試 烤福壽 烏溜(片) 草魚(片) 虱目魚 鯁魚 ....就是沒烤過鯉魚 請問大大魚卵留在肚內 外面要不要包鋁箔紙 一斤重的鯉魚要烤多久 肚內的血水如何清洗
作者: 黑色350z 時間: 2010-3-4 11:39
好吃....清湯也不錯
作者: way52086 時間: 2010-3-4 16:45
標題: 回復 17# 的帖子
包鋁箔也可以~~我是因為出去野釣都只帶鹽巴~所以都直接把鹽巴抹厚一點直接烤就比較不會烤焦~反正吃魚肉不吃魚鱗!!
, x' f! k' j+ O L如果是剛釣的魚馬上殺比較不會也血味!!如果冰凍後的一定要退冰還有邊殺邊泡水~退冰一定要退的完整!!!
+ n; p. R5 d$ V/ W烤魚來說鱗片沒去掉不用擔心烤焦!!魚頭部份烤乾後幾乎全身的已經是熟透嚕!!- N2 W- M+ \' y
烤的時間難以說明~畢竟大家的火侯都不一樣@@!
作者: way52086 時間: 2010-3-4 16:48
標題: 回復 17# 的帖子
魚鰓就是放血的地方~剪刀剪下巴~把塞去掉~接下來小水沖一沖塞部~用火烤時血跟水會從魚塞慢慢留出來@@!所以魚頭烤乾等於全身魚肉都OK嚕!
作者: hit1217 時間: 2010-3-4 23:07
肥滋滋!很棒的漁獲!恭喜大大拉爽爽!!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