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陰雨相逢4-2! [打印本頁]

作者: 吳詩永    時間: 2007-3-9 18:26
標題: 陰雨相逢4-2!
原本又濕冷又下雨的日子去釣魚是不怎麼舒服的,奈何「魚蟲」穿腸肚,看天氣預報鋒面有減緩趨勢,當下就決定再到熟悉的4-2垂釣,相信今天出門釣魚的人一定很少。

       到現場一看,真的只有我一個人,偌大的魚場,安安靜靜的,真好!  
趁著小雨時候,將所有裝備安置好在大雨傘下,我當然也躲進去; 雨勢不大,一陣一陣的下,我趁隙在雨中拋竿(甩竿),就這樣在賞雨、鴨賞,不...賞鴨、中魚、解魚中度過......

       ***9:30~15:00    共19尾鯉魚+1尾草魚,沒有烏鰡! 重要的都在下面,大家看看吧!
       ***水位現降至下方平台下至少三呎,要取水不便也不能在水中直接解魚

[ 本帖最後由 吳詩永 於 2007-3-9 18:29 編輯 ]
作者: 內湖阿峰    時間: 2007-3-9 22:26
哇~又搶頭香.........嘻嘻..

大大  安安~今天下雨您釣的不錯ㄛ~*


水位下降3尺是因為.......對岸的水門壞掉嘞~因為底部是泥巴底.........

所以被急著產卵的呆呆挖嘞個洞~全部都<燒揪>游出水埈鐵網......跑到後半段的入水口去產卵~

上次偶們有看到....有跟老闆反應~相信這週應該會修好吧!
作者: 惡魚王    時間: 2007-3-9 22:35
原帖由 吳詩永 於 2007-3-9 18:26 發表
原本又濕冷又下雨的日子去釣魚是不怎麼舒服的,奈何「魚蟲」穿腸肚,

看天氣預報鋒面有減緩趨勢,當下就決定再到熟悉的4-2垂釣,相信今天出門釣魚的人一定很少。

       到現場一看,真的只有我一個人,偌大的魚場,安安靜靜的,真好 ...


大大  精神好又~~ 下雨又冷 都去釣 ~~ 魚獲 也不錯 ~~ 感謝分享又~~
作者: 吳詩永    時間: 2007-3-9 22:58
標題: 回復 #2 內湖阿峰 的帖子
阿峰大大,連呆呆挖洞潛逃去產卵都被你發現,真有你的!!

      4-2有您在瞻前顧後,不但老闆安心,喜愛這裡的眾釣友也「放心」,因為您的時常大力推推,一直也都有第一手的資訊參考,好像在現場---沒釣也能「放鬆心情」
作者: 吳詩永    時間: 2007-3-9 23:16
標題: 回復 #3 惡魚王 的帖子
惡魚王大大,其實今天冒雨前往也是順便試一下保暖雨褲和一件雪衣外套的防雨保暖性,結果保暖性當然百分百,但雪衣防雨只能防一般雨勢,太大的雨或淋太久恐怕還是有可能滲進裡布...
作者: 30102450    時間: 2007-3-10 15:35
請問各位大大說的4-2在哪??阿小弟想去見習一下!!
作者: 吳詩永    時間: 2007-3-10 17:52
標題: 回復 #6 30102450 的帖子
它位於 中壢市中園路二段 ,大江百貨(家樂福?)對面小路口就有4-2的招牌:

      您若由北一高南下,約在56.5km處的 內壢交流道下,往 「大園 」指標走(所以下交流道後要先轉左後再往右橫過路,上橋往 萬能大學、中園路方向去,好像再開3km多即可看見)。記得自備中餐、飲水!

[ 本帖最後由 吳詩永 於 2007-3-10 17:55 編輯 ]
作者: 30102450    時間: 2007-3-11 00:11
謝謝啦!!好像有點遠....有空在去看看囉
作者: 泰山    時間: 2007-3-12 19:26
原帖由 吳詩永 於 2007-3-9 18:26 發表
原本又濕冷又下雨的日子去釣魚是不怎麼舒服的,奈何「魚蟲」穿腸肚,看天氣預報鋒面有減緩趨勢,當下就決定再到熟悉的4-2垂釣,相信今天出門釣魚的人一定很少。

       到現場一看,真的只有我一個人,偌大的魚場,安安靜靜的,真好 ...


作者: 泰山    時間: 2007-3-12 19:28
吳大:請問你是用什麼餌,分享一下吧!
作者: 吳詩永    時間: 2007-3-12 20:53
原帖由 泰山 於 2007-3-12 19:28 發表
吳大:請問你是用什麼餌,分享一下吧!


      當然好;我用4-2販賣的粒子泡開,另外加「丸九」三色餌(也先浸潤好),比例為2:1混合之,再加點「大哥大」的綜合餌將餌性調稍結實一點,只要能避免投竿時餌料崩散就好。有時也鉤泡過高梁酒的豆餅角(約1.5公分見方大小)當餌。大體而言,可用4-2粒子或其他任何粒子泡開後當基礎餌,再加入您想加的餌混合,幾乎都可以釣到魚。我現在多在4-2拋甩竿,目標大一點的魚,用這樣的餌,上鉤以鯉魚最多,烏鰡、草魚其次,鯽魚僅上鉤過一次,參考囉......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