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鬼石狗公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魚放生 時間: 2008-9-8 22:31
標題: 鬼石狗公
釣點:八里討海人
釣法:浮標、雙鉤
釣餌:自製釣餌
魚種:鬼石狗公
台灣分佈: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礁區
應該是這種魚吧。
作者: bzs911 時間: 2008-9-8 22:57
石頭公清蒸很甜美!!讚~~~~~~
作者: KOF20055 時間: 2008-9-8 23:02
鬼石狗公這種能長到多大!?清蒸很美味啊
作者: l01242003 時間: 2008-9-8 23:31
石頭公清蒸很甜美
作者: sepia 時間: 2008-9-8 23:36
標題: (轉) 鬼月說鬼魚
鬼石狗公海釣經常可釣獲,絕對避免被牠刺傷。何安華/攝影
[attach]59381[/attach]
農曆七月,是民間傳說的鬼月。
說起鬼,一向迷信神鬼傳說的人總認為不祥,對其有敬畏心理,連帶的,不少特別兇猛,或有劇毒,不小心吃了或被刺傷可能會喪命的魚也被冠上了個「鬼」字;在台灣近海所產的魚類當中,和「鬼」字沾上邊的有不少,其中最常見主要有:
(一)鬼土魟:屬土魟科魚類。這種魚以西海岸沿線海底屬沙泥質的水域較常出現;北部和東北部近海的海灣也經常可以釣到。通常土魟科魚類都有一條細長的尾巴,尾柄上生有毒刺,牠的毒性據說比石狗公還強,不小心被牠刺到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在台灣刺毒魚類中居排名的首位。
(二)鬼石狗公:屬於鮋科魚類,日本人稱牠為「鬼鮋」。這種魚在台灣近海分布的範圍極廣,從水淺的潮間帶到兩、三百公尺深的深海,只要是海底有礁岩的水域都有出產,平常在岸邊磯釣或出海船釣,都有機會釣到牠。通常深海釣獲的體色呈鮮艷的朱紅色,其間有不規則的黑斑散布;淺海出現的則呈暗褐色。 鬼石狗公最厲害的是牠的身體各棘和鰓蓋都相當尖銳,同時能分泌毒液,釣者不小心被刺傷,傷口會像火灼般疼痛,體質過敏的更有性命之憂。台灣刺毒魚類中排名第二的「虎」魚,即是指此。
(三)鬼魚:台灣脊椎動物中說的鬼魚是指仙人河魨,屬四齒魨科魚類,俗稱「麵規」,亦名銀河魨,有劇毒。事實上,所有的四齒魨科魚類都有以下共同特徵:一是體表無鱗,二是離水或受驚嚇時會將身體鼓脹成球一般,三是生有一口相當銳利且有力,幾乎無堅不摧的牙齒;四是身體的皮膚或血液、內臟中含有劇毒,誤食將會送命。因此,對於釣友而言,所有的河魨都可說是避之惟恐不及的「鬼魚」。
(四)鬼頭刀:又名鯕鰍,在台灣近海一年四季都有魚蹤,但以初夏飛魚大量出現在東半部沿海時數量最多。牠的體型側扁而狹長,頭部橢圓,特別是雄魚略呈方形,整個身體宛如一柄古代處決罪犯用的大刀,也因此而得名。鬼頭刀的游泳能力極強特別喜歡在黑潮邊緣的水域掠食飛魚,因此又俗稱「飛烏虎」;對於飛魚而言,應該是可怕得如同鬼魅一般。
鬼月垂釣釣上了「鬼魚」,其實也並非不祥之兆,只要釣到會刺人的魚解鉤時特別小心別被牠刺傷;釣上有毒的河魨隨手放生別帶回家吃就沒事。倒是農曆七月一向常有颱風出現,當外海有颱風形成海濱風浪開始增大時,一些延伸入海中的岬角、防波堤是十分不祥的所在,應絕對避免前往。
[文/何安華 2008-08-08]
[ 本帖最後由 sepia 於 2008-9-8 23:38 編輯 ]
作者: 雲飄渺 時間: 2008-9-10 00:41
原帖由 sepia 於 2008-9-8 23:36 發表
鬼石狗公海釣經常可釣獲,絕對避免被牠刺傷。何安華/攝影
59381
農曆七月,是民間傳說的鬼月。
說起鬼,一向迷信神鬼傳說的人總認為不祥,對其有敬畏心理,連帶的,不少特別兇猛,或有劇毒,不小心吃了或被刺傷可能會喪命的 ...
這隻叫短翅小鮋樓主所發的才是鬼石狗公
作者: 小魚放生 時間: 2008-9-26 23:26
感恩雲飄渺大大為小弟解惑.
作者: TSF 時間: 2008-9-29 08:16
石狗公肉真好吃.讚...............
作者: JL呆龍 時間: 2014-2-5 22:35
.....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