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局為防天候遽變導致淺水域魚群死亡,去年五月利用河道整理之際,配合環保局於南崁溪會稽橋至天助橋間的河段兩岸營造棲地環境,以間隔約廿公尺埋設消波塊再以卵礫石覆蓋,建造出類似丁壩的具有多孔透水性的水利工程建造物,這種工法兼具環境生態;缺點是暴雨若超過一定水位,會將覆蓋在丁壩的土石沖走,但只需再派機具整理河道將土石復原即可。
[attach]543358[/attach]水務局水利養護工程科長陳文龍表示,此構造物可產生回流區營造魚群避難空間,並可穩定河床、減緩流速保護堤防基礎,也讓水生昆蟲有棲息空間,成為魚群良好的棲地環境,過去一年多,南崁溪沿線河段發生多起因天熱、溶氧量少魚群死亡事件,但在這二百公尺水域幾乎沒有死魚出現,證明了魚群能在丁壩營造的灘地安全棲息。
藉由南崁溪的推廣經驗,水務局逐步在其他河川尋找適合的河段推動生態工法,並將河道生態設計2.0版,老街溪環北橋段將於今年進行用地徵收的工程施作,預計十月開工,將用溪底的大塊石頭乾砌成魚道,增加曝氣,增加溶氧量,希望能透過設計內容讓河川的生命力延伸,河川的魚群及生物增加棲息空間。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