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農委會)
台 灣 鬥 魚(蓋 斑 鬥 魚 、 三 斑) 4 U3 F) O9 D4 J0 v- q4 y( o; D
魚類 II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 o9 P$ W2 `2 G2 O
% |# }% v; d" V
學 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 (Linnaeus)
j2 U# a# J. g! f
8 E9 ?$ V" z. k' d2 Y7 j英 名 aradise Fish
# _; a: X0 r% l$ J6 i4 f9 y6 d# r. r1 c. |. G! p4 Y. E/ g# F
分 類:鱸 形 目 Perciformes 鬥 魚 科 Anabantidae ; W9 J2 o+ h9 z. |' j5 E
3 u! A1 T, U8 V& Q形態特徵:, e# ]% c0 U, N" ~7 L: D- a# T7 {
體 呈 橢 圓 而 側 扁 , 口 上 位 , 下 頜 突 出 。 體 被 櫛 鱗 , 側 線 不 明 顯 。 背 鰭 之 第 3 、 4 根 軟 條 , 臀 鰭 之 第 6 、 7 根 軟 條 , 腹 鰭 之 第 1 根 軟 條 及 尾 鰭 之 上 下 葉 均 延 長 , 尤 以 腹 鰭 更 延 長 為 絲 狀 。 體 色 灰 綠 色 , 體 側 有 10 條 藍 綠 色 橫 帶 , 橫 帶 間 為 淺 紅 色 。 頭 部 由 吻 端 至 鰓 蓋 有 一 藍 黑 色 紋 , 鰓 蓋 後 上 方 有 一 暗 綠 色 圓 斑 , 且 具 有 紅 色 的 外 緣 。 雄 魚 為 叉 形 尾 , 體 色 較 為 鮮 豔 , 雌 魚 為 凹 形 尾 。
N) z; k6 F4 a- F$ r" Z' [( Q+ b6 F+ Q2 { e
生態習性: v! T- N& s" D
主 要 棲 息 於 低 海 拔 的 溪 河 、 湖 沼 、 溝 渠 、 稻 田 等 水 草 茂 盛 之 靜 水 域 中 。 性 好 鬥 , 具 迷 器 之 輔 助 呼 吸 器 官 可 直 接 呼 吸 空 氣 , 可 生 存 於 低 溶 氧 的 水 域 。 嗜 食 水 生 昆 蟲 及 其 幼 蟲 、 蜉 蝣 動 物 及 藻 類 , 具 有 控 制 孑 孓 或 其 他 有 害 昆 蟲 幼 蟲 的 能 力 。 繁 殖 期 , 雄 魚 先 在 水 草 多 的 水 面 上 以 口 吐 泡 沫 築 巢 , 俟 卵 完 成 受 精 後 , 雄 魚 將 受 精 卵 一 個 一 個 啣 到 泡 巢 中 , 使 受 精 卵 懸 浮 在 水 表 層 。 孵 化 後 雄 魚 有 保 護 幼 魚 的 行 為 。 1 F1 e3 w; U0 m
+ |' A# o) \% v8 z+ N, b0 Q
棲地分布:( _ d5 L+ F2 a, n& G% h
台 灣 鬥 魚 過 去 曾 廣 泛 分 布 於 台 灣 各 地 , 而 近 年 來 可 能 是 農 藥 及 殺 草 劑 普 遍 使 用 , 僅 在 宜 蘭 、 台 北 、 桃 園 、 新 竹 、 台 中 、 台 南 及 屏 東 地 區 的 極 小 範 圍 內 尚 有 數 量 少 的 族 群 。
4 A# ]( H6 x' ?8 {
$ N9 u; a" h# M& _面臨問題:
/ i( t* }$ g5 W: X5 ~野 外 族 群 數 量 稀 少 , 棲 地 環 境 受 污 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