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777|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調標並不神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8-24 09:15: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上老鬼釣魚論壇有一篇條標文章感覺不錯,想與各位釣魚新手分享!0 \/ }9 [& ?' S
為尊重著作權特聲明本文引用至:(老鬼釣魚論壇)) y9 K6 P9 o0 M7 k7 J3 U& t( }
調標並不神秘    初學台釣的釣友,都必須跨越一道門檻,那就是調標。近些年來,報刊雜誌發表了許多關於調標的文章,這對初學台釣的釣友起到了啟發和引導作用,從而加深了對台釣調標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水準。7 ?* F+ H3 ~4 A/ X
    調幾目釣幾目,這是常說的一句口頭禪,但它必須反映客觀實際,魚情不同,標情不同,調釣的目數也不同。遺憾的是不少人在說標時,只說調幾目釣幾目,而忽略他所指的是什麼材質的標,是軟尾標還是硬尾標?是一支標尾有幾目的標。這樣一來,他說的是那種標,你學的是這種標,他說調幾釣幾管用,而你學著去做卻不那麼管用。
8 }% O/ s/ Z/ l    有些文章把調標說得過於複雜,用了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言詞,別說初學者,就是有一定台釣基礎的人,也會被弄糊塗。再是用過激的言詞去否定已被實踐證實了的一些基本調標方法,如把“調四釣二”說成是騙局,或把高手調標說得神秘兮兮,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都不利於台釣的推廣和提高。坦誠的說,現在成名的台釣高手,在早期有幾位不是從“調四釣二”開始學起的,尤如一位博士是從小學一年級啟蒙一樣,因為台釣剛傳入大陸時基本上用的都是七目軟尾標,七目軟尾標不從調四釣二開始學起,那應怎麼學起?當然,後來七目以上的硬尾標普及後,調標有了新的變化,那是十分正常的事。% A% ]; b9 X; }
    一九九三年臺北市仁德釣魚會會長徐晃先生對我說:『不管標尾長短,學調標先從標尾的一半調起,釣目也從調目的一半釣起,然後自己去慢慢摸索』。從那以後我開始學台釣,學調也是從最簡單的調四釣二學起,慢慢累積了一些心得體會,曾在十三屆和十五屆全國釣魚比賽中兩次獲得領隊組手竿第三名。為了消除初學台釣釣友的疑慮,我說一下最基本、最簡單的調標方法。
9 p, w" B0 V$ b1 }+ h一、孔雀羽七目軟尾標,從調四目釣二目開始學,調四目或三目半是七目標尾的一半,是居中目,這樣大致可將調四目以上為靈敏,四目以下為遲鈍,這主要是劃個大致的界線便於區分,然後從二目釣起,餌略大於黃豆粒,這就是常說的調四釣二,當然這也說的是釣底。魚情正常時調四釣二是適合的釣法,魚情不正常時,一般不要輕易動調目,只要上下移動釣目,往下可釣一目、半目,甚至平水。往上可釣三目、四目,流水時可釣五目、六目,這時子線已彎曲在水中,調目確定後,釣幾目合適,就要靠自己上下移動浮標去摸索了,初學者如此,高手也是如此,當然高手早已跳出調四釣二這個初級階段了。
; j; |9 i& d2 Z# a8 K2 E# h二、巴爾沙木標尾十目的硬尾標。它的居中目是五目(十二目是六目、十四目是七目),可以從調五釣三或兩目半開始學,釣目也是調目一半,上下都有餘地,也能保證兩餌沉底,釣幾目合適仍然要根據魚吃食的情況,上下移動浮標,增減釣目,以達到正常上魚的目的。' `+ Z  y! g  }, x
三、初學台釣的釣友存在一種共同的傾向,那就是喜歡靈敏,他們認為既然靈敏是台釣的優勢,就以為越靈敏效果越好,結果卻適得其反,回報他們的是空鈎連連,弄得手忙腳亂,疲備不堪,釣不上幾條魚來。所以初學台釣時在魚情正常的情況下把標調得不靈不鈍或遲鈍些,如七目軟尾漂可從調四釣二開始,轉向調四釣三、調四釣四,或降低調目,改為調三釣二、調三釣三,把調目調低些,把釣目調高些,不僅適合魚情,也便於觀察。調三釣三下餌落底,上餌也輕觸底,釣餌在池底的狀態符合魚吸食的基本要求,標上的反應也較真實。這是一種老老實實的釣法,掌握這種基本方法後,再向縱深發展就有了基礎,道理也容易弄明白,不要一開始就去追逐高手們的調標方法,那是華而不實,自陷泥潭。+ j) U4 [  k4 u
四、對標的要求勿需太高,初學台釣不一定要用價格昂貴的高檔標。在競技池以外的水域垂釣,普通標一樣能用。我在參加一次釣魚比賽時,由於行前匆匆,臨場才發現標盒未帶,無奈只得向旁邊一位剛學台釣的釣友借了一支標。這是一支軟尾六目塑膠漂,標尾較粗,所以一開始我就調三目釣二目,後改為調三釣三,上魚情況一直很好,在這場80多人參加的比賽中,我輕取第一名。當然,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在競技池參加比賽,擁有高檔標那是必要的。  J# [' B/ H' Q/ ~6 C
    總之,台釣調標並不神秘,只要你不好高鶩遠,而是腳踏實地,從最基本的方法學起,不需要多久就會有心得體會,從而跨越這道門檻就不再是難事了。9 t. u9 s6 ~- ?& D

/ X# L- k$ }) c; F/ k台釣調標" A% R1 }$ l7 R/ i  \3 A% B
基本調釣方式:2 B* N' C# m% c6 X/ W- _
一、以全標示杆的目數一半為調目,調目的一半為釣目。
6 M. q2 f. W6 V. L2 [) B$ r2 m二、以全標示杆的目數或一半為調目,分別掛單鈎和雙鈎餌半水記取目數,以半水單鈎的目數為釣目。三、雙鈎雙餌半水調平水,然後延長水線,使標上升一目,此時一目即為釣目,去掉雙餌標示杆所顯出的目數即為調目。& D% n. m- Q( C
四、單鈎掛餌調平水,去掉後標示杆的目數為調目,雙鉤上餌到底露出的目數即為釣目(一般使用兩目)。    “達摩”、“王冠”等高檔正規的孔雀羽材質軟尾標,標示杆0.4—0.7毫米之間長10釐米左右,專門釣鯽時可使用第一種方法。其它檔次不太高的或高檔次卻標示杆較粗的浮標則用第四種方法。如專門沖大魚而去,故意將餌食搓大以引誘大魚來食則用第三種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種方法是針對空心標尾或是標尾太短的硬尾標。對於長尾標則應為調一目至二目,雙餌找底釣兩目。    魚情不正常時,一般不要輕易動調目,只要上下移動釣目,上下半目、一目、一目半、兩目,水流動時還可上下移動三目至四目。
8 e9 c/ N* b# U" s' v調標準確標準:
- [: p9 F. g/ I' z/ L8 Z1.浮標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揚竿有魚,顯示調整正確。2.浮標一上一下,緩慢無力,揚竿無魚或魚鉤刺在下顎,說明鉛片太重,應減輕鉛片,增加靈敏度。
4 f; b" K% Q* M9 U3.浮標一上一下,多揚竿無魚,應加重鉛片,減少靈敏度。3 r/ g' R) X& _
4.浮標抖動激烈,揚竿無魚,應加鉛片。
$ S, k( {7 I7 G+ ^' v5.浮標上下快慢不一,揚竿無魚,應減輕鉛片。0 H+ D* F7 F' N
調釣變法:
  \' N) ]; x$ L9 \& k1 V一、調靈釣靈:應用於魚的行動遲緩,不大開口的情況下,如氧氣不足或天氣寒冷魚不愛動。二、調靈釣鈍:用於魚很滑,吃食時有各種試探活動,不易準確掌握提竿時機的情況。4 m7 i& E  {- R4 d1 X# Z& p
三、調鈍釣靈:用於魚群密集,互相干擾吃食或魚咬鈎很不規範的情況下。四、調鈍釣鈍:魚多也遊動就是不開口,有可能魚遊動中觸鈎,標一有反映立即提竿,常可掛上魚來。4 O3 H  b( f( S& J+ S! s& b
    “天氣不好,水中缺氧,冬天水冷,吃口輕”當遇到這幾種情況時,決不能釣靈,一定要雙餌落底,調靈釣鈍。但如用細身細尖子小標,則調平水釣半目或一目。在魚少的水域中為使釣餌有動態模擬效果,來引誘為數不多的魚時,可以釣靈。但是小雜魚多的地方,還是釣鈍為好。在平時釣魚的開始階段可以釣靈。這樣發窩快,又能及時瞭解魚進窩的情況。但要隨進窩魚數的增多和“魚口”的變化逐漸過渡到釣鈍。9 q& E, Z- Y, _( T+ P1 ^
    因調目太低,剩餘浮力不夠造成魚餌在池底的壓力和魚餌的重量大於魚吸食的力量,或者魚餌藏於淤泥裡令魚無法順利進食的現象統稱為“下遲鈍”狀態。但在天氣較差、缺氧、魚兒厭食、水溫太低等一些造成魚兒遊動的速度緩慢,吸食動作輕微的時候;釣羅非和鯪魚、小魚鬧窩、小魚之中釣大魚的時候此方法卻又十分適用這些非常時期。
* b6 p. T7 K# h  o    如果揚竿時標相已經到位,而一頓魚還未離底就跑魚,那就是提竿過早;若是遛魚時還沒遛兩下就跑魚,那多是提晚了。不管浮標上升至幾目,只要認定上升已停頓即揚竿。但要注意,浮標在上升時不要揚竿。中鈎之魚鈎中位置僅在魚唇皮上,則提竿過早;掛下唇或喉部則說明提竿過晚。    提出問題:調4釣1、2、3、4、5效果一樣嗎?有什麼區別?都適合在什麼條件下施用?+ l0 q: d8 k& p/ z0 i' i# i% |( R
    有人說釣1、2是釣靈,釣3、4、5是釣鈍,我看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為了搞清楚我們不妨仔細的分析一下。為了方便,我們設一食壓二目。再設一個食一分鐘就化完,且是勻速的化。1 l5 F( F  l$ x7 E; ]) V! Y
    調4釣1,此時底鉤剛好到地,上鉤懸起,兩腦線都是直的,兩食的距離最大。半分鐘以後食化了一半,漂上升1目,再過半分鐘食全部化完,漂回到4目。就是說鉤上有食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如不考慮魚接食,就是說你只給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讓魚吃食。食化一半漂升1目,此時底鉤已經離地一點。此種釣法適合魚多搶食時用。
2 s2 K& U1 }# f: A2 O    調4釣2,狀態和調4釣1基本沒區別。半分鐘以後食化一半,漂不會動的,再過半分鐘食化完了漂回到4目。這兩種情況的區別主要是帶食的鈎在水下的靜止時間不同,前者幾乎沒有,後者有半分鐘。不要小看這半分鐘,在這半分鐘裡底鈎是個什麼狀態呢。打個比方,打個生雞蛋在地上,蛋清在四周,蛋黃在中間。蛋清就是已經散了的食,蛋黃就是還沒散的食,鉤子在蛋黃中,魚最愛吃這樣的食。此種釣法適合魚不太多,經常要等魚(短時間)上鈎的情況下使用。    釣3目時兩鈎都到地了,底鈎的腦線明顯彎曲(增多了標的無效信號),這種情況鈎在食裡的時間較長,45秒以後標才開始上升1目回到4目上。此種釣法適合魚較少,經常要長時間等魚上鉤時使用。    調4釣4目就和前面有很大的區別了。兩鈎在水下的狀態和釣3目差不多,腦線一彎一直。所不同的是當兩個食全化了上鈎子只會向上移動一點點,這時的漂尾可能是4目半(排除環境的因素)。% i& z9 h* I' U  M0 o
    調4釣5(是指標從下往上一點一點的移,剛好5目時)和調4釣4在水下的狀態都一樣,腦線一彎一直,當兩個食全化了鈎子也不會動。調4釣5的兩個鈎子的重量完全由地面承擔,它的穩定性要好與調4釣4,可以抵抗一點不良環境的影響。釣4和釣5都是對付被釣滑了的魚的很有效的辦法。滑魚特別是剩下的那幾條大魚一般是不吃不散的食,它只吃散食。糟食用在手竿上,採取傳統釣法就成了抗風性很好的對付滑魚的良策。5 G. c6 T/ \. }6 O5 C
    最後再說一下調標,初學者一定要從下往上移標,一次一點,整個過程要像正式釣魚一樣,每次都要規範,剛到你要的“目”就好了,不然水下就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不要怕麻煩,這是一舉兩得的事,調好了標又打好了窩,何樂而不為呢。
  a: Q* x' _. R5 B$ a* x9 T    有一點需要說明,上面我說的是一種理想化了的情況。現實中因為各自用的子線粗細不同,鈎的大小不同,也就不能死板的看上升的時間和目數,只能作為一般原理來認識。- Y% c7 t2 V& t# x* O

3 h6 D& \$ q, @台釣調標簡說--------給初學台釣者" Y/ k  \9 O% R0 a6 _2 T% r
    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台釣調標的美文,的確是受益非淺。但是同樣,在這裡也看到很多新學台釣的釣友,對其調標的說法有著滿頭霧水的感覺,其根本原因不是這些美文說的不夠明白,而是這一些新的釣魚愛好者對釣魚這個運動的其中細節問題很陌生,尤其對行內人士所說的“術語”根本就不瞭解。如同在不明白外語的人面前說外語,你說的明白,而聽的人卻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所以,若學就大膽的將自己想到的調標的笨辦法在這裡說一說,由於本人現在也是在學習的階段,所以,錯誤的地方再所難免,希望經驗多的朋友給予及時的指點和更正。    釣魚重要的是會看魚標,它是反應魚咬鉤與否重要表現的媒體。其表現為上浮、下挫、橫移三中情況。釣魚人都將浮標比做是自己的眼睛,可見其重要性了。所以先學釣魚的朋友,首先該注重的該是學會如何調整浮標和觀察魚兒咬鈎時浮標所傳遞的信號。標調的是否準確,直接關係到其反應的靈敏度。    台釣釣組的精華之處,在於其能非常靈敏的反應魚吃食的信號。其釣組的搭配比較精細-------小竿、細線、小標(長流線型浮標、細尾)、輕墜、小鉤、長子線(拴魚鉤的線)。至於怎麼組裝,這裡都有詳細的圖文,一看就明白,就不多費唇舌了。    一切就續後,就是試標、調標。一般的文字資料,都介紹以調四目釣兩目,為台釣入門的基礎。我也用其做為調標的基本參數。所謂目,就是浮標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為一目,調四目,就是要讓浮標露出水面四個小格。而所謂的釣兩目,就是看水面露出兩個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橫移而來判斷魚咬鉤情況。
2 s: w, r6 Z2 O- `7 d# F! I    這個時候,學釣的人也許就會糊塗了,怎麼調著是四目,而釣著卻說兩目?差兩個呢,別著急,這個就涉及到了台釣和咱們民間所流傳的釣於方式的關鍵。我們民間這種釣魚方式一般釣魚人都稱做傳統釣,傳統釣釣組的墜子是躺在地面上,墜子的重力大於浮標的浮力,一般是標調幾目就釣幾目。而台釣的墜子是懸浮在水中的。它的重力小於標的浮力,這個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    才說的調四目,就是將浮標調的在水面上露四目。釣二目,是指在水面上露出的兩目,而少的兩目是魚餌的重量,因為上面已經說過,台釣的釣組在空鈎情況下是懸浮水中的。所以當雙鈎掛餌下水後(餌的大小適當情況下,約黃豆粒大),浮標會自然下沉兩目,水面還會剩餘兩目,而剩餘的這兩目,就是所謂“釣兩目”,開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謂的調“四目”。到這裡該明白“調四目釣兩目”這個專業說法的由來吧?
- Z% R; a/ v8 p7 E5 {, l/ w! p    這個四目如何調呢?首先,我們將鉛皮纏到鉛皮座上,然後揚竿入水找深淺,也就是所謂的找底。如果入水後,看不到浮標,就將標向上移動,直到標尾與水面一平,接著就提竿,將浮標向下移動(浮漂座上下各有兩個太空豆)但是暫時不要移動最上面的那個太空豆,那是標視水深淺的,起定位的作用。一會修整鉛皮的時候用的著。如果釣組入水後,標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動浮標。直到找到上面說的深淺。
6 c% H( B% d( k    將竿提出,把浮標向下移動到方才留著沒移動的太空豆與最下面的鈎之間距離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於實際水深的地方。或者乾脆把標移動到墜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鉛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標在水中露出四目,這個時候也就完成了調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這個修剪鉛皮的過程,同樣方法你也可以調5、6、7、8、9、10目。也可以調1、2、3、目,全看你想怎麼調,需要多少了。其關鍵是修剪鉛皮的重量!有人也許問,怎麼調一目啊?鉛皮都很輕了。輕那你不會換一塊大的鉛皮重新修剪?笨的你。
, }9 R! F! N6 j# `    接下來,就是台釣調標關鍵的地方了,找底。這個時候你需要在準備一小塊鉛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個小鈎給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個小鈎!然後揚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標,就向上移動浮標,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後就提竿,把小鈎上的鉛皮拿下來,在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標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標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為什麼要露五目呢?因為才用鉛皮找的底,不過是粗略的知道鈎在水中的大體位置。拿下鉛皮後,由於浮標的浮力大於下面釣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距離是我們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鈎掛一般大小的餌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浮標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鈎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鈎著地後,由於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標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
3 G# o' L" `1 |$ X# k    註:一定是由五目一點點向下移動到四目!至此。就剩下最後一項工作了,就是再將浮標向下移動兩目的長短。到此,整個調標過程才算完成。0 x3 D5 a* I! j) Q/ k
    有朋友要問,已經調到四目了,為什麼還要向下移動兩目?呵呵,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調四目,釣兩目。上面說的很明白。四目是空鈎無餌時的狀態,而釣兩目是雙鈎掛餌的垂釣狀態,這兩個餌團的重量正好是能讓浮標下沉兩目,從而達到釣兩目的最佳靈敏狀態。而我們調標剛露四目的時候,釣組在水中的狀態正好是最下面的那個單鈎輕輕的擦著地皮兒,那是似觸未觸的狀態。如果掛餌後,不是最佳狀態。我們將浮標在向下移動兩目深淺,也就等於把兩個餌團的重量留了出來,如果此時在掛餌垂釣,那一定是浮標調好的四目基礎上下沉兩目,水面留兩目。也就是要釣的兩目。這個時候水下釣組的狀態是下鈎餌團剛剛觸地,真正達到了整個釣組的最佳狀態。
9 ?1 e; g# S# E; c( J) ?    如果要讓釣組的反應變的遲鈍點,那就向上移動浮標,從而達到一鈎橫臥水下,一鈎懸浮,或者一鈎橫臥水下,一鈎輕微觸地,亦或者雙鈎都橫臥水下和鉛墜以下的釣組都臥在水下的相對最遲鈍狀態。如果要靈敏,一切要反過來。既讓雙鈎掛餌後都處在懸浮狀態。
分享到Facebook
2#
發表於 2008-8-24 12:04:41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感謝大大的用心
分享到Facebook
3#
發表於 2008-8-24 18:10:56 | 只看該作者
精華文章
8 \% q+ W2 f, s- l* _  H小弟自從心愛的浮標壞掉後
8 X% r; ^+ H5 V1 Q' o% f, b# g換浮標用都不順手
" j; h* _$ O: K正好讓小弟多學習學習
分享到Facebook
4#
發表於 2008-8-26 23:06:45 | 只看該作者
呼!!!很用心的看過一遍& t! o+ g+ X& L; e2 E( W6 Y- |
學問還真的是很多
, m7 @9 {* [. d1 k0 I* h4 w感謝分享喔
分享到Facebook
5#
發表於 2008-8-27 09:54:05 | 只看該作者


大大寫的很詳細 這次又吸收到很多知識 
- f* d/ ~& }  \5 d狂推推推
$ c+ Y  E# W. m; H. M謝謝你的分享 ︿︿
4 ~. B2 U% j" _% d) Z5 U
: _4 X2 o+ J& F8 H' \
: ~+ F; Y5 X$ B& M  P6 y+ _  `* ^, N8 L7 s! {. {# H  h
分享到Facebook
6#
發表於 2008-8-27 10:13:57 | 只看該作者
不錯的文章,對調標又多學到一門知識了,感謝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7#
發表於 2008-8-27 18:08:35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感謝大大的用心
分享到Facebook

手機版|廣告刊登|釣魚聯合國

GMT+8, 2025-10-24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