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釣組咬鉛及子線長度的配置法 沒有一定 </P>
2 F) _* F- Y- f6 z; L- V<P> </P>3 a$ m, g" l7 P, T$ X: u& z
<P>每個地方石賓 吃餌都不太一樣 靠的是釣者累積的經驗 (釣場深淺、流水、浮標形狀號數、去判斷子線、長、短、咬鉛配置 在做調整)</P>+ ~8 S: B2 A4 s& S: j) T: C# c
<P> </P># t2 J. q! b2 e1 i, R; G* J( e. r
<P> </P>( L) |9 ~4 r! N
<P>釣組咬鉛盡量簡單 </P>1 t" ^# B% ~" S7 t4 [$ t
<P> </P>
% J2 h& |7 k6 z: r$ ?5 Q<P>假設 一支浮標 吃重 8號咬鉛5顆的話 我會用 5號咬鉛 母線一顆 子線 8號一顆 10號一顆 再來是魚勾 不足在補在5號咬鉛上方</P>
6 w; ^+ _! Y( s# D! |0 _) h<P>就是以一顆大號數的咬鉛去做配重 這是我慣用的方式</P>
: J" K' [* P* _<P>咬鉛距離沒弄好也比較容易打結 還會影響到魚吃餌 </P>6 @- t: G$ n% l/ q% P; H; F1 `: l4 A
<P> </P>5 K1 d! x0 C9 s7 M+ w8 d
<P>溪釣書籍只是做參考 人在進步 魚也會變精 釣魚就是要觀察 懂得變通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