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載 自由時報(電子報)
% A& Y$ t7 ?& G) ]8 \: l; @& I4 b
. j* R0 W$ Q B3 |台灣阿扁魚 原棲地絕跡+ j" z% @) M4 u/ K$ n" I
! B- h( L# T4 w" f: f0 X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被保育團體暱稱為「台灣阿扁魚」的「台灣細鯿」已消失在原棲地!荒野保護協會汐湖聯絡處負責人林智謀表示,台灣細鯿最後的原棲地—汐止翠湖,去年還可看到零星幾條魚,但今年至今「沒看到半條」,他斷言阿扁魚已在翠湖消失!
$ O3 ?5 x3 P; } s% u3 q# y$ n7 {+ i* A3 Y! [# u/ |3 \1 r- U1 s
台灣細鯿屬於台灣特有種淡水魚類,原本棲息在台北縣市的湖泊、河川。二十幾年前,基隆河流域隨處可見,如今只剩下台北汐止的翠湖才可見到牠的身影。# @" ~* I/ a p
* ]/ m$ t- B5 v/ c: k& K不過,林智謀說,附近寺廟信眾把翠湖當作還願池,大量放生吳郭魚、泰國鱧魚等,這些強勢物種壓縮原生種生存空間,最嚴重的是泥沙淤積,不僅造成翠湖面積大量縮減也覆蓋水草,細鯿失去藏身之處,一下就被外來種吃光。儘管保育界喊出:「阿扁救阿鯿」,卻未扭轉瀕臨絕種的危機。
6 q2 l2 t4 }0 Z. g# E+ _1 w1 B5 ]& z5 ~
一、兩年前,荒野協會曾經試著把台灣細鯿移到該協會的庇護站與其他池塘,但卻遭外界批評,學者認為,如此台灣細鯿變成「外來種」,干擾原有生態。林智謀則強調,他們是希望阿扁魚活下去,這是為了「搶救」不得不的選擇,最後仍期盼牠們能回到「故鄉」。
, U8 Y9 z2 _3 L9 W3 j4 C2 L
- t( U% D0 B5 x- J6 \$ P也有學者選擇「保種」方式,嘉義大學水產生物系副教授賴弘智研究台灣細鯿的人工繁殖與幼苗發育,雖然成功繁殖,但賴弘智說,在原棲地未恢復前,不會貿然將台灣細鯿放回大自然。/ {0 {$ c/ C. ]) X
( ?6 T4 e x# K: o賴弘智在實驗室飼養一百多條台灣細鯿,為分散風險,也分送其他研究單位。他說,政府連台灣特有種的淡水魚種原中心都沒有,一旦魚兒在野外消失就再也看不見,他計畫建立「原生水生生物研究教育中心」,但需要一千萬元,經費來源還在想辦法,希望讓魚兒們都能在台灣活下來。
9 U8 ?* E0 {7 V% H/ }% T" w+ ]8 j9 T
0 X& s+ x, s5 ~- l) S/ F--------------------------------------------------------------------------------5 `8 F- O+ O8 V4 T
+ |- q t1 {; ]* _9 Y0 `9 S8 i
小檔案/台灣細鯿 成魚五至八公分 W. G7 }4 q P7 e. e6 S+ r) s& m
% [; H g- o+ z9 a, C
台灣細鯿俗稱尖嘴仔、車栓子,為台灣特有魚種,主要棲息在台北縣市的小型湖沼、河川中下游的緩流潭區。成魚僅五到八公分,無經濟價值,雜食偏肉食性,以有機碎屑、昆蟲及浮游生物為食。雖未被列入保育類魚種,但因棲地遭破壞,有瀕臨絕種的危機。
% L: L1 e( B3 j
6 ^4 H v: g& t1 H6 E7 S我國有一百五十五種淡水魚,屬於台灣特有種共三十二種,台灣細鯿為其中之一。不過,三十二種特有種淡水魚僅六種列為保育類(如:櫻花鉤吻鮭、高身鏟頜魚等)。其實除保育類外,根據農委會特生中心調查,有十九種特有種已相當「稀有」,換句話說,一半以上的台灣特有種都岌岌可危。
* Q" i# o, X8 ?5 t) N. G" N) E+ _, P# F
(記者鍾麗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