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馬加剪魚又稱:鰆魚、土托魚釣點分佈與施釣季節,馬加... [打印本頁]

作者: 夏維爾    時間: 2019-3-28 21:13
標題: 馬加剪魚又稱:鰆魚、土托魚釣點分佈與施釣季節,馬加...
[提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與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馬加剪魚的相關知識,
( n" T& K8 i9 J3 G馬加剪魚又稱土魠、馬加、馬鮫、梭齒、頭魠、鰆、土托、康氏馬發、塗魠(澎湖),# b% O/ K/ ~6 m* v0 Q
台灣分布,東部、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東沙等,文章從馬加剪魚的釣點分佈與適合施釣月份開始介紹,7 V/ E7 t5 g+ r8 r8 [
對馬加剪魚的習性與形態做了講解,同時也整理了部分關於馬加剪魚的釣法資料供大家參考
% h4 h2 x0 |  [. e# {+ h
+ k' T+ b7 A( G. e1 @+ Y0 P6 ?8 Z. S馬加剪魚的台灣釣點分佈與相關施釣的月份季節:8 B% e: [6 d; [2 v
/ f0 o# b3 c- t6 @, Z9 [) x9 P
馬加剪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4 q4 C3 W+ A# T( h. ~1 g' `' w

1 z, g* J6 n2 R" ~台北港新南堤, 野柳漁港, 野柳風景區 , 龜吼漁港 , 萬里漁港, 外木山漁港, 正濱漁港 , 和平島 白燈, 和平橋 下, 碧砂漁港 , 八斗子 綠燈, 深澳漁港 , 蝙蝠洞 前紫菜坪, 大溪漁港 , 烏石港 , 烏石港 一字堤, 蘇澳南北堤 蘇澳堤.

+ y, w5 U1 I& K/ X& O3 n( M9 p
  t" e( ~6 P2 w- R馬加剪魚的習性介紹:, p" a( q* j" j# f* w. ~: ^9 I8 _

, b3 o) |$ T8 c+ R) w7 {& U其他中文名,土魠、馬加、馬鮫、梭齒、頭魠、鰆、土托、康氏馬發、塗魠(澎湖),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澎湖、小琉球、東沙  體延長,側扁;尾柄細,兩側在尾鰭基處各具3條隆起脊,中央脊長而高,其餘二脊短而低。頭中大,稍側扁。吻尖突,大於眼徑。眼較小,位近頭的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各具齒一列,齒強大,側扁,三角形,12-16枚,排列稀疏;腭骨及鋤骨亦具齒,舌上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0-2+1-8。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鱗較大,腹部大部分裸露無鱗;側線完全,無分枝,沿背側延伸至第二背鰭後方急降至腹側,再呈波浪狀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V-XVIII,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近,其後具8-11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新月形。體側灰綠色,腹部銀白色,成魚體側有50-60條波形黑色橫帶,幼魚則呈點狀  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主要棲息於淺的大陸棚區,有時會出現於岩岸陡坡或潟湖區,甚至河口域。游泳敏捷,性凶猛,成小群游動。主要捕食小型群游魚類和甲殼類。
1 j2 Z& |% L4 c
' J' C" A) ]# X/ p! r; Q8 I' ^
馬加剪在季節到時滿海都是魚花.攻擊性極強的魚種.所以算是相當好釣的魚.通常淡水漁民都是用整排的魚鉤用”彈”的.就跟基隆漁船在拖釣煙仔虎一樣.我們可以用水球散尾放流釣也可以用路亞作釣.通常馬加剪只要是葷餌都會吃!今年此時馬加剪大靠可是我這幾年來看最多的一次!1 C! q2 K  b- P9 x

8 @2 U% g& R: o馬加剪魚釣法體會分享:
* m/ t' a  i) D5 ^( ^4 A5 w

, z( V6 k% }1 \8 [A:入秋以後,隨著東北季風吹起,海水溫度降低,鰆魚群又開始活躍在北部和東北部近海。這一陣子,在基隆近海船釣白帶魚的釣友經常可以發現成群鰆魚聚集在船底邊緣的水域嬉游,掠食被集魚燈吸引來的小魚。   不少有經驗的釣友見狀,紛紛改用小型路亞擬餌來釣牠;也有人將釣白帶魚的釣棚深度放淺,改釣這種成群在水面嬉戲的魚群;只要當天海面略有風浪,鰆魚經常會大咬,擅釣者一夜常有數十尾佳績。   而基隆八斗子防波堤附近水域也不時有鰆魚現蹤,不少釣友選擇夜間或晨、昏光線比較暗的時候以活的小虱目魚作餌來釣牠,每當潮水上漲的時候總有魚群出現,雖然釣況不及船釣那麼好,但擅釣者也常大有斬獲。3 K4 _6 Q9 Q# i! C

3 [: ?& }0 @3 c! r1 M% q一般說來,每年東北季風初起的時候,在台灣北部和東北部沿海出現的鰆魚以十多台兩到一台斤間的「馬加剪仔」居多;據許多資深釣友的經驗,等待再幾個冷鋒面過後水溫再低些,將會有肥碩的「土托魚」或「白腹仔」出現,釣況將會更好。
; a& X- U) t, W& {0 e# z0 _. G9 ?9 @! w6 E
[attach]543223[/attach]) n* E' Q7 c! F

3 T& T( c4 o2 q# L( U+ CA:鰆魚屬表層水域迴游掠食性魚類,其中以「馬加剪仔」體型最小,通常僅半台斤到一台斤之間,超過2台斤以上即屬大魚;這種魚多棲於水深十多公尺以內的表層水域,有時更會游到水面在集魚燈下掠食小魚。而「白腹仔」體型較大些,魚體多在2到4台斤之間,棲息的水層也比較深些,一般以水下20到40公尺間較常釣到;
0 i9 b* q4 o5 _3 [9 H/ ~( S1 @
此外,還有一種更大型的「土托」,則通常棲於底層水域,通常在冬天出現,近年很少被釣友釣到。   鰆魚秋天在北部和東北部近海都有魚蹤,白天多躲藏在水底礁岩和人工魚礁區附近,晨、昏和夜間光線暗時才會游到水面掠食小魚,牠通常棲息在離岸邊僅數百公尺處,外海反而不容易釣到;其中以壞天氣過後水色略呈青綠色,且海面略有風浪時最常出現。
' W  X$ r; ~. O$ D8 h5 L% H0 N6 x: W0 f4 I# Y' k$ N
一般說來,秋天在基隆、東北角和宜蘭近海各釣場都可釣到鰆魚,但魚群比較密集的釣場首推基隆山下離岸數百公尺處;此外,萬里人工漁礁、深澳灣口、長潭里垃圾場外海,以及宜蘭石城、大里、大溪近海、東澳一帶都常有魚群出現。( T( G8 O. x  A

7 M7 K4 S- C1 {+ T% v; [% aA:鰆魚屬迴游掠食性魚類,使用路亞擬餌來釣牠效果也十分理想。   路亞釣鰆魚使用40到60克路亞擬餌竿即可,母線可用2號布線,搭配三噚長的10到12號碳纖前導線;冬天偶爾有超過五台斤級的土托出現,不妨使用14到16磅前導線。擬餌可用40到60克輕型藍色或紅色亮片鐵板擬餌,但以貝殼擬餌效果最佳;
) @$ O3 w3 @% }8 Z3 K2 f. K" _$ D
0 w+ B3 A5 ~3 B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鰆魚口中生有利齒容易咬斷釣線,但前導線末端絕不可加綁鋼絲,否則魚不會咬餌。   垂釣時若船隻下錨,釣者宜朝船首方向船上燈光照耀範圍的外緣,俗稱「火外」的地方拋投,待擬餌漂到自己正前方時將釣竿壓低,快速捲揚,收線速度愈快愈好;若船隻「放流」,可將擬餌放到水下10公尺處晃餌。
8 w3 v; R# S4 C' h* ^% R" ]& B7 C; e# P/ Q
此外,若水面逡游的鰆魚很多,在不妨礙船上其他釣友操作的情況下,使用長9到11公分間的小舌板魚型路亞在水面晃餌,效果也極佳。   釣鰆魚使用釣白帶魚的裝備和釣組即可。若目標在表層水域的「馬加剪仔」,釣組上可以不必加夜光棒,天秤上加一枚半斤左右的輕鉛,釣棚深度放在水下約10公尺處;鰆魚索餌動作相當輕,因此垂釣時最好持竿在手,當竿尾輕輕抖動時,立即大力揚竿,讓魚鉤刺入魚嘴。若想釣「白腹仔」,宜將釣棚深度定在水下30多公尺處;
  S7 E  z  N$ l
# j! ^: u" e* s. D0 ]由於「白腹仔」數量不多,一般多在釣白帶魚時意外釣獲。   岸釣另有一種採用輕鉛的水面漂浮釣法效果亦佳。這種釣法可使用短的路亞竿或筏釣竿,釣組上綁1枚1台兩以內敲扁的小鉛錘,鉤上青鱗仔或秋刀魚肉片,拋投出去之後一邊晃餌一邊慢慢收回即可。
) c+ }) A* n" t3 b$ r0 x

& M- z: @  l, I+ Y* PA:小鐵板釣:將鐵板拋至火外<燈光照不到處>,鐵板入水後可讓他沉入20米或直接在水表開始誘釣馬加,可以開始先揚竿拉放2.3次.快捲.抽停慢捲.拉放的手法.吸引馬加上鉤
* ?5 }1 w! P- c" h% W% P$ Z6 V9 S$ [0 R
二.米諾:要遠拋要用到細線PE在1號以下.前導只能在3號,只能用快捲慢捲交替運用.吸引馬加上鉤
' c6 h7 l( p' k4 M2 l
3 ^. Y* I% B* d" K- c' R三.飄飄釣:用49股軟細鋼絲綁子母鉤或單鉤,餌用釣過白帶泡水的爛秋刀魚肉.切成小片,釣組鋼絲加SS號轉圜.直接接前導,不可加鉛或任何螢光.模仿釣白帶剩下的爛秋刀魚肉在水中漂動的樣子,捲線器線杯呈打開放線狀態,放在船邊.馬家吃餌會出線.收緊揚竿即可
% C; `2 u, Z5 w( ?0 R# k
8 Q$ N& S- W( P1 j1 Z  q& a/ Q: ]
四.馬加必咬方案.用DUEL檸檬黃之類顯眼泳型漂亮的米諾.拋至火外.快捲拉回.若馬加挑嘴.只追不咬.到船邊它會沉入船底.剛好吃飄釣魚餌  附註:釣馬加一開始鐵板在火外的揚竿拉放是為了增加落水咬的機率,抽停慢捲.拉放.頓點都是利用掠食性大魚的習性,大魚為了增加獵食成功機率.,習慣捕食逃避的小魚中往自己方向游來的傻小魚,但也不能用太頻繁.畢竟馬加還是更適合快捲+ p+ r1 k3 ?! h+ A1 D
$ m: N8 p# I/ r5 ~# W  U. c
$ Q; X) |# d4 _, Z, n/ I; G- R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