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聯合國

標題: 台南四草大橋 大咬 [打印本頁]

作者: shm8731    時間: 2007-10-13 23:40
標題: 台南四草大橋 大咬
號外啊
9 l* C# n7 k5 C3 i, o
0 I/ Z& k  r0 g3 k! Q, e- Y+ F10/12晚上從7點釣到10點收穫非凡 / \+ X- K: S& p3 ?5 Y. I
雖然是一堆無法言語ㄉ超平凡大眾魚
( _0 H  i1 \& a2 s8 I幾隻超有力ㄉ大沙魚<超爛魚> ! z, B; Z/ T7 h+ c
可是這對我們初學者是注入強心針喔 ( v: H% Y9 |5 l* k
那裏就是台南有名用釣竿拜天公ㄉ四朝大橋
5 U8 b( G8 F! C% v/ l在釣魚當中隔壁ㄉ老手紛紛中大牛6 m3 z3 q1 ^% B7 w( l) J
我就覺ㄉ好懊惱怎麼我ㄉ命運大不同ㄟ' K8 H! Y. p/ D, S) z8 i* e
真是ㄉ險也派ㄌ這些小魚兵讓我助助興
作者: stone    時間: 2007-10-14 03:26
上面那張長的像鯊魚的,要小心它身上的刺,被刺到手會腫起來,內含神經毒,需用鹼性水或尿液才能減緩疼痛,要注意!
作者: 陽光魚癡    時間: 2007-10-14 04:09
標題: 回復 1# 的帖子
那不是鯊魚啦!你以後釣到真的要小心他的刺,被刺到你就準備趕羚羊!趕羚羊!趕羚羊的一直叫
作者: shm8731    時間: 2007-10-14 19:00
對對
3 ^3 T7 v* \. |/ k- S哭笑不得    趕羚羊   趕羚羊哩: r3 V  j$ b, s9 F0 y( ^4 {& G2 Z
請大家要注意
作者: REDWOLF    時間: 2007-10-14 19:03
那不是鯊魚啦 7 t, m) y/ Y# M
那是"賓士"
- `% v1 c: V4 w$ x  r% K, ^# U討人厭的賓士
作者: tuc669    時間: 2007-10-14 21:08
原來是傳說中的仙阿單 小心喔被刺到我看會大叫屌鴨妹
作者: 飛行船    時間: 2007-10-15 14:14
下次再釣到"成仔丁"時記得換一下釣餌...
6 N3 {6 n/ [4 j* a, j) H否則黑格難上鈎.....
作者: shm8731    時間: 2007-10-15 23:55
感謝大大賜教
2 A3 I0 {4 X/ g( b2 ~$ Y小弟感激
作者: jason1016    時間: 2007-10-17 00:35
我很好奇,成仔丁要怎樣料理,我在桃園一般釣到都沒人要收,好吃嗎 分享一下唄
作者: taco0401    時間: 2007-10-17 14:14
標題: 回復 9# 的帖子
要夠大支..最好三斤以上的...煮起來才有肉...: V# ]4 H! r9 l9 ]- G2 R
- |, C. U) J! m8 e- C
料理方法就很像燉鰻....聽說很補的勒......
作者: 水庫族    時間: 2007-10-17 18:13
我們稱它  臭 土 成 仔 , 釣上岸便將它曬成  魚 乾 .
作者: ueng    時間: 2007-10-17 19:49
成仔丁的腥味很重,一般人會不習慣去吃他,如果要吃大都2斤起跳才有肉,另外被他的背鰭刺到那可是會唉爸叫母的喔
作者: 紫小熊    時間: 2007-10-20 02:32
原帖由 ueng 於 2007-10-17 07:49 PM 發表 . U9 U% S1 J7 m/ ~, X* V" u
成仔丁的腥味很重,一般人會不習慣去吃他,如果要吃大都2斤起跳才有肉,另外被他的背鰭刺到那可是會唉爸叫母的喔
5 `/ m: K0 ?' ?" O

- N7 B  }  ~+ j: g( I  \被刺傷 不會痛 會狂噴血... 會麻痺 會稍微頭暈 建議 不要用尿(細菌) 用口水!!!!  l2 z+ I  G6 @" Z4 u/ p7 Z
2 A1 A& a4 F  ?0 g* e$ i
然後到醫院 打針拿藥  預防感染...  那個非常好釣... 智障魚   準備30摳 鬍鬚蝦   到四草水門
1 R3 I3 Z  N. B2 w
& O* c1 k+ L) L" S; @9 q; N$ T保證釣到會怕  牠叫沙毛!!  賓士!!  成丁仔!!   
, g2 L7 k' E+ c4 y( h1 k7 s1 l* Q# r% p) k3 L0 _
我今天就被刺傷 = = +
作者: 大小肉粽    時間: 2007-10-21 17:37
標題: 沙毛=班海鯰,不是成丫丁!
如題  !沙毛=班海鯰,不是成丫丁!兩種體型差不多,口感可差的遠了...




歡迎光臨 釣魚聯合國 () Powered by Discuz! X3.1